5月21日,朝鲜在清津造船厂举行了一场新建造的5000吨级驱逐舰下水仪式。朝鲜劳动党总书记、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亲临现场观摩。然而科元网 ,这艘驱逐舰在下水过程中出现了严重问题,引发广泛关注。
据朝中社报道,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指挥熟练度不足和操作失误科元网 ,导致船尾部分的下水滑板提前脱离并搁浅,船底因受力不均被破孔,船体失衡。船首部分未能顺利脱离船台,整艘驱逐舰陷入困境。从现代造船工艺的角度来看,此次采用的纵向滑道下水工艺虽然成本较低,但对滑道布设精度、润滑材料用量把控以及牵引同步性有严格要求。事故可能是在这些关键环节出现了偏差。
金正恩目睹了事故全过程后,提出了严厉指责,将这起事故定性为“不可接受的重大事故、犯罪行为”。他强调,事故完全由做事不慎、不负责任以及不科学的经验主义造成。金正恩指出,尽快修复驱逐舰不仅是一个业务问题,更是直接关乎国家权威的政治问题。他要求在下月召开的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会前“无条件”完成修复工作,并誓言彻查事故原因,追究相关人员责任。
国际问题专家认为,金正恩一贯重视科研人员,但在此次事故中罕见动怒,表明事故性质恶劣,损失严重。此次出事的驱逐舰与4月25日下水的“崔贤号”属同级舰,被视为朝鲜海军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象征。“崔贤号”下水后不久便成功进行了多次导弹试射,具备强大的火力与探测能力。然而,如此重要的战略装备在短短一个月后遭遇重大事故,给朝鲜海军的发展进程带来沉重打击。
技术层面上,朝鲜选择滑板滑道下水方式可能是由于国内化工原料匮乏,难以生产现代润滑剂,且缺乏标准干船坞设备。滑板失衡、润滑不均等问题极易引发船体结构磕损。此外,有分析人士推测,朝鲜在建造该型驱逐舰时过于追求速度,导致工程质量把控出现漏洞。例如,有消息称在事故爆发前一个多星期,这艘舰艇仍未完成上层建筑焊接,赶工可能导致滑道校准缺失,最终造成船体受力不均,引发结构破损。
此次事故对朝鲜海军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。一方面,它可能影响朝鲜海军内部的信心,对后续新型军舰的建造计划与人员士气产生冲击;另一方面,朝鲜或将重新审视其水面舰艇发展战略。此前,朝鲜大力发展重型水面舰艇,试图提升远海作战能力与战略威慑力。但此次事故表明,在技术工艺尚未成熟、造船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,发展重型水面舰艇面临诸多技术难题与风险。未来,朝鲜可能会调整战略方向,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潜艇部队与地面火箭军建设上,这更符合其“以小博大”的军事传统与现实战略需求。
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科元网 ,朝鲜海军的发展进程备受关注。此次驱逐舰下水事故虽为挫折,但也为朝鲜提供了反思与改进的机会。朝鲜能否从中吸取教训,完善船舶建造技术与管理体系,在后续海军建设中实现突破,值得持续关注。
壹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